数据库秒级平滑扩容架构方案
一、常见的数据库架构设计
- 数据量较大,数据进行水平切分,分库后将数据分布到不同的数据库实例,以达到降低数据量,增加性能的扩容目的
- 为了保证可用性,使用双主同步,当主库挂掉,请求自动到另一个主库
第一范式:每个列都不可以再拆分。
第二范式: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,非主键列完全依赖于主键,而不能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。
第三范式: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,非主键列只依赖于主键,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。
在设计数据库结构的时候,要尽量遵守三范式,如果不遵守,必须有足够的理由。比如性能。事实上我们经常会为了性能而妥协数据库的设计。
mysql有关权限的表都有哪几个
MySQL服务器通过权限表来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,权限表存放在mysql数据库里,由mysql_install_db脚本初始化。这些权限表分别user,db,table_priv,columns_priv和host。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表的结构和内容:
user权限表:记录允许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帐号信息,里面的权限是全局级的。
db权限表:记录各个帐号在各个数据库上的操作权限。
table_priv权限表:记录数据表级的操作权限。
columns_priv权限表:记录数据列级的操作权限。
host权限表:配合db权限表对给定主机上数据库级操作权限作更细致的控制。这个权限表不受GRANT和REVOKE语句的影响。
有三种格式,statement,row和mixed。
索引下推(INDEX CONDITION PUSHDOWN,简称 ICP)是 MySQL 5.6 发布后针对扫描二级索引的一项优化改进。总的来说是通过把索引过滤条件下推到存储引擎,来减少 MySQL 存储引擎访问基表的次数以及 MySQL 服务层访问存储引擎的次数。ICP 适用于 MYISAM 和 INNODB。下面以 InnoDB 为例
where id = 1
),遍历索引找到索引键对应的主键值后回表过滤剩余过滤条件
[libprotobuf FATAL google/protobuf/generated_message_util.cc:783] CHECK failed: (scc->visit_status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 == (SCCInfoBase::kRunning):
terminate called after throwing an instance of ‘google::protobuf::FatalException’
what(): CHECK failed: (scc->visit_status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 == (SCCInfoBase::kRunning):
程序使用protobuf,编译没有问题,运行时一到建立protobuf对象就崩溃,搜索了半天没找到原因,后来偶然看到以前正常使用的makefile文件中后面加了-lpthread,加上就好了。我自己的程序没有用到多线程,是protobuf3里面用到了。